1980年4月,为了确保“东风5号”洲际导弹的发射成功,以及导弹数据舱的回收工作,“向阳红五号”再次启程前往预定海域。这时,越来越多的他国侦察船,也跟随在我方实验编队的后面,企图获得相关情报。不仅如此,当编队到达实验海域后,又遭遇了连续的风雨天气,发射实验一再受到各种威胁与挑战。
“向阳红五号
进入实验海域后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根据周边的天气环境,选择出最适合的发射实验日期。为了能够保证数据舱准确记录导弹飞行全过程的相关数据,最好的条件是一万公里之遥的首区酒泉和末区太平洋都是晴天。但是,如果一定要在二者之间选择其一的话,落区的天气是处于绝对地位的。酒泉发射中心的专家们特地嘱咐,没有天气把握时,宁肯不发射,也不能随便冒险。
“向阳红五号”
晴朗的天气,可以使数据舱完整有效地捕捉到全程试验数据,还可以让海上打捞队准确地看到数据舱,并将其成功打捞。天气是否晴好,成为洲际导弹发射试验最关键的因素。
1980年5月15号,“580”编队总指挥刘道生将军收到了一份来自酒泉发射中心的加密电报,要求编队迅速汇报6天内的海上天气情况。刘道生立刻意识到,这是在决策发射日期了,必须尽快给出确切的回复。
气象专家在纪录天气
刘道生立刻组织气象专家进行讨论,气象专家们通过最近十天的海流、风向风速、卫星云图以及还有雷达观测等等资料综合分析得出,虽然至今依然是风雨天气,但5月18日凌晨便会转晴。19日晚开始再次转雨。这样看来,18日当天非常适合进行发射实验。刘道生火速将结果通过加密电报传给发射中心。酒泉发射中心的专家们进行了长达三个半个小时的商讨与各种发射情况的确认,最终给予回复:1980年5月18日北京时间上午10时,南太平洋下午14时正式被确定为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的发射时间。
“东风5号”洲际导弹
接到这个通知后,从酒泉到太平洋,全线一万多名参试人员立刻进入了72小时倒计时准备。在酒泉发射中心,乳白色的“东风5号”运载火箭已经推到发射架前,发射燃料也已经装填完毕。工程技术人员正忙碌着将各种电子仪器调试到最佳状态,千军万马都系于须臾之间。而在太平洋上,编队的18艘舰船上,5300多名参试人员也都在各自的站点翘首以待,不过身在雨中的他们也真有些担心,连日来的雨真的能在三天后的18号停下来吗?
1980年5月17号,也就是预定发射日的前一天,“东风5号”运载火箭所用的液氮燃料加注完毕,首区酒泉的天气也非常晴朗。但是意外却突然发生,太平洋的天气骤然变坏,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并伴随着4级以上的海风。
气象专家在检测气象
这个时候,上的很多船员都着急了。不少人抱怨道:“这批气象专家到底是干啥的?靠不靠谱啊?又不是第一次来太平洋,怎么连个天气都预报不准呢?”刘道生的心里也是忐忑不安,明天就要发射了,今天却出现大变天,这个情况一定要确认清楚,绝对不能影响导弹的发射实验。
于是,他当即召开了气象会议,决定要给酒泉发射中心一个准确的答复。但是,气象专家们这时也犯了难,因为在采集到的卫星云图上,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白色线条一比三配资利息多少,这个线条到底是什么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湖北卫视大揭秘”头条号!
发布于:天津市